白賊七


白賊七是一個在台灣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,「白賊」在閩南話中是說謊的意思,而


「白賊七」一詞則成爲說謊者的代稱。白賊七的故事為一系列騙局故事所組成,而


每一個單元為獨立的騙局故事,在故事中白賊七以說謊講騙人而出名,但最後通常


以白賊七不得善終以作勸人為善的結尾。


  白賊七的各個故事散見於各種故事集、民俗叢書、以及學者的研究之中,而這


些故事在清末時在台灣地區已廣泛流傳,自1910年之後的出版品統計,至少有三十


則以上的故事及二十種以上的故事內容。

        大部分的故事主要都包含三個部分:引言、故事本體、結局等。其中引言部分為


介紹故事主角叫七仔或阿七,由於主角性喜說謊,故街坊鄰居在他的名字前冠予「白


賊」的綽號,並稱他為白賊七。而在故事本體部分則開始敘述白賊七欺騙及捉弄他人


的情事,而結局則是在描述主角白賊七的下場。故事結局根據故事不同有所差異,主


要也分成幾類,像是被火燒死、流沙埋死、或是淹死等等,雖然有些版本白賊七最後


有善終的結局,但大多數故事版本的結局多以死亡做終。這樣的結局主要是用以說明


惡人沒有好下場,以收教化人心的效果。


  歌仔戲


白賊七是台灣民間的說唱歌謠中常見的曲目,也是傳統戲台演出中常見的戲碼。1998


之後,河洛歌子戲團將改編自《臺灣傳奇—白賊七詭計多端》中的三則故事來演出


戲台上的歌仔戲曲目,戲劇內容主要是描述白賊七利用人性貪婪的弱點來戲弄土豪財


主與膨風龜,不過故事最後仍難逃法律制裁。全劇內容改編成專為兒童設計演出之兒


童歌仔戲。


  電影


白賊七的故事也曾數次登上大銀幕。1962年時由李行導演的台語片《白賊七》及《白


七續集》,演員矮仔財戽斗、楊月帆、吳靜芳及李冠章等人。1982年時,由


李麗麗、凌峰、石峰、午馬演出的《邱罔舍與白賊七》再度將白賊七的故事搬上


大銀幕。


  電視劇


白賊七的故事也曾多次被改編為電視劇。1993年,台灣的華視曾播出由章永華龍劭


主演的閩南語連續劇《邱罔舍與白賊七》。2003年時,台灣的民視也曾製播14集的


台語劇《白賊七》。


註:文字內容來至:维基百科
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土城-鹿港甘仔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